哥林多前書研經\進度:林前七章17-24節(請先研讀經文)
論守住蒙召時的身份
〔要點釋經〕
「v.24在神面前(mene,twpara. tw|/ qew|/ menetoo para too theoo),原意為「讓他與神住在一起(let him abide with God)」,表示人所得的身份,要靠神來一起持守,因為信徒所擁有的身份,都有神的旨意和使命在其中,個人毋需為此自高或自卑。
〔真理提醒〕
在論述完夫婦婚姻之道後,保羅接著以一段看似沒有關係的講論來談到有關身份持守的道理。事實上這一段的講論,筆者認為是接續上一段講論而來,因為上一段提到丈夫或妻子不要因配偶的不信就與他離異。所以,保羅便進一步加強「守住身份」的重要。保羅並且機靈的延伸這個講論,順便處理哥林多教會有關守割禮與奴隸制度的問題。依保羅的觀點,處理婚姻問題與割禮、奴隸問題,必須同樣從「守住身份」這一個重點入手。
保羅寫哥林多書信的羅馬世界,是盛行奴隸制度的時代。當時的哥林多教會裡面有一些信徒,可能家中有奴隸,也有人本身就是奴隸。當時的哥林多教會信徒中,也有猶太人與希臘人兩類,對猶太人而言,摩西規定他們守的割禮,是他們從祖先一向承襲的得救觀。因此他們便在教會中主張基督徒仍要守割禮才能得救。明顯的,強調割禮與奴隸制度已經為哥林多教會造成兩大堅固的障礙──信仰的障礙與倫理的障礙。
或許保羅並不是要發表他是否同意奴隸制度,儘管我們可以約略的體會到他比較傾向廢奴(「若能以自由,就求自由更好」)。保羅在此的重點是想要在一個彼此相互區別的環境中,宣示從基督信仰而來的平等。他希望在基督裡面的每一位,不論他信主前的身份是高或低,都不要在基督的國度裡自高或自卑。因為在基督裡的每一位,都是基督所釋放,所重價買贖回來的。既然如此,就「不要作人的奴僕」。保羅並非要鼓動奴隸離開主人,而是要主的兒女在心態上不可自卑,儘管個人在信主時的社會地位低微,仍要坦然的守住原來的身份。並且要與神一起誠實的面對每一天的工作,縱然有人宣稱主來的日子近了,還是要火熱的傳福音,並且盡該盡的本份,不可以因此而不作工。
〔生活應用〕
一、從本段經文中,你應該學會「為目前所擁有的身份向神感恩,因為地上的身份是神給你事奉祂的機會,而天上永恆的身份將取決於你地上的事奉。」
二、從本段經文中,你應該學會「寧可作基督的奴僕,勝過在世居高位」。
〔今日禱告〕主啊!我為現在我所擁有的身份向你獻上感恩,並以這身份來事奉你。